外匯是什麼 01. 外匯是什麼
外匯是什麼?外匯交易就是將一種貨幣轉換成另外一種貨幣的過程,在這個貨幣轉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買一賣,因此會需要由買方賣方共同參與,只要交換的價格彼此接受,便可以完成一樁外匯交易。而外匯交易除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以外,同時亦可能包含各家企業,或是不同銀行之間的參與。
外匯市場基本上是一個場外交易的市場,這意味著外匯交易並不總是透過統一的報價進行交易。而當我們不在同一個中心市場裡進行交易的時候,可能有人想便宜賣,有人想以高於市場行情的價錢買入,因此商定好的交易價格在這樣的狀況下便無法統一。
也正因這樣的特性,外匯交易可以在透過銀行與銀行在世界各地的網路進行,它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段,全天候 24 小時皆可進行外匯交易,要留意的是若是透過不同的交易市場或是經紀商,可能會產生不同的點差,影響你的交易成本。
大多數外匯交易發生的目的是以透過買進賣出之間產生的差價來盈利,外匯交易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已超過六兆美金的規模,所以它的波動性非常大,每天都會產生無數的交易機會,外匯市場也因此成為交易員眼中的偉大金礦。
對一般交易者而言,24小時的外匯市場可能無法持續參與,「WINSMART」是一款配合MT5的下單軟體,幫助投資人交易外匯時控制風險,進場之後不須再盯盤,設好參數,程式就會幫你抱單,行情對了加碼,錯了就停損,從此不必擔心人不在電腦前無法抱單的問題!
外匯是什麼 02. 外匯市場有哪些類型
3-1. 現貨市場 ( Spot Market )
大多數人最常接觸到的第一次外匯交易的經驗,通常會是在即將出國時,或是已經人在國外了,去透過銀行或是一些貨幣交換所交換他國使用的貨幣,而這正是外匯交易的一種方式。
在現貨市場進行外匯交易時,交易交割會發生於當下,即便不是即時交割,這筆外匯交易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交易,一般可能是交易日加兩天 ( T+2 ) 進行交割,因此外匯的現貨市場通常是實物交易,特性是現貨即期交割。
3-2. 遠期市場 ( Forward Market )
遠期外匯交易的交割時間通常發生在未來的某個約定時間點,以約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約定數量的貨幣,因此交割不會發生在當下,而是在未來進行交割,遠期合約並不是一定會成功交割。
大多數會進行遠期外匯交易的投資者們往往是為了「避險」的功用,大多數的遠期外匯合約需要支付一筆保證金,這筆保證金可能會是交易總額的某個百分比,比如 3% ,如此一來,假如到了履約時間時,若是約定的外匯市場匯率不利,便可以捨棄遠期合約的保證金不進行交割,要留意的是這可能損害你的信用評價,將可能影響你未來在某些外匯交易經紀商或是金融平台的交易進行。
3-3. 期貨市場 ( Future Market )
一般來說,大多數在進行外匯交易的人都不是真的想交割貨幣本身,而是想藉由匯率的變化賺取價差產生出來的利潤,而期貨外匯市場的交易就相當符合這一特點,期貨外匯市場的交易與遠期市場的交易不同,期貨外匯市場的合約是由期交所統一訂立,因此受到法律約束,並且可以隨時開倉平倉。( 如對期貨外匯商品有興趣,可參考台灣期貨交易所,匯率期貨的頁面。)
外匯是什麼 03. 什麼是貨幣對? ( Currency Pair )
外匯市場就是把不同國家的貨幣進行交換,而在外匯市場裡,貨幣與貨幣之間的交換組合,被稱作「貨幣對」,比如說歐元兌美元( EUR / USD )、美元兌加元 ( USD / CAD ),就是以特定貨幣兌換特定貨幣的表示,貨幣對若以英文形式組成代碼時,這組代碼一般會由兩個代表著某個國家地區的字母,再加上該貨幣的單位組成。
以歐元兌美元 ( EUR / USD ) 為例,歐元是「基礎貨幣」,而美元則是「計價貨幣」,只要在這個貨幣對進行交易,必須要買入的同時賣出一個貨幣,或是賣出一個貨幣的同時買進一種貨幣,而在這個過程裡,買入的都是基礎貨幣,賣出的都是計價貨幣。
當買進歐元兌美元的貨幣對時,你持有的是歐元,此時美元是你的計價單位,當歐元相對於美元上漲的更多時,每一單位的歐元相對應的美元所需花費的單位就會變多,反之則是變少,變少的狀況就是基礎貨幣貶值而計價貨幣升值。
故當投資人認為歐元相對美元會「走強」時,就會買進歐元兌美元並持有。
當投資人認為歐元相對於美元會「走弱」時,便會賣出歐元兌美元並持有。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要明白的是,每一種貨幣的價值隨時都在波動,因此在貨幣對之間的關係並非「絕對」的價值,而是兩個貨幣之間「相對」而成的價值,這便是「外匯匯率」的形成。
舉例來說,我們常看到的歐元兌美元 ( EUR / USD ) 匯率,通常會分成兩個價錢,分別是買入價 ( Bid ) : 1.17267,以及賣出價 ( Ask ) : 1.17274。
首先我們要留意到的是,買入與賣出是基於的銀行立場設立的,所以當我們買入時,實際上就是以較貴的價格的報價,銀行的賣出價 ( Ask ) 買進,此時指的是銀行向我們賣出的價格,反過來說,當我們賣出時則是以較低的價格,也就是銀行的買入價 ( Bid ) 賣出。
而因為計價單位是美元,因此若我們買進 ( Ask ) 1 個單位的歐元兌美元貨幣對,永遠會以較高的價格買進,因此需花費 1.17274 美元,而當我們賣出 ( Bid ) 1 個單位的歐元兌美元貨幣對,則是得到 1.17267 美元。
這種以銀行為立場的敘述方式時常令投資人感到暈頭轉向,不過現在已有不少提供外匯交易的平台,開始將此敘述轉換為對投資人更好理解的方式,也就是以投資人為立場敘述買賣價。
因此當你看見買入價較貴,賣出價較便宜的價格時,可能是因為這個外匯交易的經紀商已經把用語改成以投資者為立場的方式敘述了。
說到這裡,相信眼尖的你已經發現,為何買入價跟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這麼多呢?那這些錢跑哪裡去了?
外匯的交易不收手續費,但當我們一買一賣時,買賣兩者產生的價差,一般稱之為「點差 ( Pips ) 」,點差基本上對於投資人來說,即是近似於交易手續費的東西,也是我們的交易成本。
貨幣對一般來說,大致分成三個大類:主要貨幣對 ( Majors ) 、次要貨幣對 ( Minors )、交叉貨幣對 ( Crosses )。
主要貨幣對 | 歐元 / 美元 ( EUR / USD ) 美元 / 日元 ( USD / JPY ) 英鎊 / 美元 ( GBP / USD ) 澳幣 / 美元 ( AUD / USD ) 美元 / 加元 ( USD / CAD ) 美元 / 法郎 ( USD / CHF ) 紐幣 / 美元 ( NZD / USD ) |
次要貨幣對 | 歐元 / 土耳其新里拉 ( EUR / TRY ) 歐元 / 英鎊 ( EUR / GBP ) 美元 / 丹麥克朗 ( USD / DKK ) 美元 / 南非蘭特 ( USD / ZAR ) 美元 / 波蘭茲羅提 ( USD / PLN ) 澳元 / 新加坡元 ( AUD / SGD ) |
七大主要貨幣對:七種市場裡最高交易量的主流貨幣對,亦是交易最頻繁的貨幣對,也是一般最為推薦的商品。
交叉貨幣對:所有不含美元的貨幣對。
次要貨幣對:泛指除了七個主要貨幣對之外的所有貨幣對,所以交叉貨幣對也是次要貨幣對,但次要貨幣對卻不一定是交叉貨幣對。
注意:分類方式依各個經紀商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在挑選欲操作的貨幣對時,還是要留意該貨幣對交易流量是否足夠大,盡量不要操作一些聽都沒聽過的貨幣,能有主流貨幣撐腰是最好。